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全球报道: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五个标准化

2023-03-30 17:54:54 来源:企业管理那点事儿

导语:


(相关资料图)

企业要做好生产现场安全工作,就必须做好生产现场的五个标准化,其分别是岗位操作标准化、防护用品穿戴标准化、班前点检标准化、工器具放置标准化以及班组工作交接标准化。

一、岗位操作标准化

岗位操作标准化是指对每项工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,以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正确地掌握操作技能,减少操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
1. 制定操作规程。

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,包括操作流程、操作要求、注意事项、常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,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正确地掌握操作技能。

2. 提供培训和考核。

开展定期的培训和考核,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掌握岗位操作标准化的内容,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。

3. 监督和检查。

建立岗位操作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制度,定期对员工的岗位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估,发现并及时纠正操作失误。

二、防护用品穿戴标准化

防护用品穿戴标准化是指对PPE(个人防护装备)的选择、穿戴、保养、检查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,要根据各岗位实际情况制定出防护用品配备标准,以确保员工在作业中能够正确地使用PPE,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。

1. 选择合适的PPE。

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和作业要求,选择合适的PPE,确保PPE的性能和保护效果。

2. 穿戴正确。

对员工进行穿戴PPE的培训和考核,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地穿戴PPE,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。

3. 保养和检查。

对PPE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,发现并及时更换和修理损坏的PPE。

三、班前点检标准化

班前点检标准化是指对设备、工器具、安全防护装置等进行检查,确保设备和工器具的正常运转,安全防护有效,减少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。班前点检标准化包括检查项目、检查标准等方面的内容。其包括以下方面:

1. 制定点检项目。

针对设备、工器具等制定详细的检查项目,比如机械性能、电气性能、液压性能、气动性能、油液渗漏、防护装置等方面的内容,确保能够全面检查设备和工器具的运转情况。

2. 制定点检标准。

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,包括检查要求、检查方法、检查标准等方面的内容,确保能够准确地检查设备和工器具的运转情况。

3. 规范点检记录。

详细的点检记录,包括点检日期、点检内容、点检结果等方面的内容,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。

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岗位的点检表,需要尽可能以图文形式呈现,并需要融入岗位风险辨识结果,且在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岗位班组长、机电工程师的参与,否则会存在诸多缺陷项。

四、工器具放置标准化

工器具定置定位标准化是指对工器具的摆放位置、使用方式等进行标准化管理,以确保工器具的安全可靠,减少工器具误用和安全事故的发生,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 确定工器具的使用环境。

对工器具的使用环境进行评估,确定工器具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式。

2. 确定工器具的摆放位置。

对工器具进行分类,根据功能和使用频率等因素,确定工器具的摆放位置。

3. 确定工器具的使用方式。

对工器具的使用方式进行评估,制定详细的使用规范和标准,包括使用方法、注意事项、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,确保工器具的安全可靠。

4. 制定工器具定位标识。

对工器具的摆放位置进行标识,包括标识名称、标识位置、标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,使工人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工器具,减少误用和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
5. 定期检查工器具的使用情况。

定期对工器具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工器具的正常使用,减少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
五、班组交接标准化

交接班是班组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,是保证班组工作顺畅进行的关键。为了确保交接班的顺利进行,可以对交接班进行标准化管理,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 交接班标准化内容。

明确交接班的标准化内容,包括需要交接的工作内容、重要事项、注意事项、安全风险等。

2. 交接班时间。

明确交接班的时间,确保交接班的顺利进行,避免出现漏交接或重复交接的情况。

3. 交接班人员。

明确交接班的人员,确保交接班的信息传递准确无误。

4. 交接班记录。

建立交接班记录,记录交接班的内容和时间,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。

5. 班组安全管理制度。

建立班组安全管理制度,对交接班的标准化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。

(完)

标签: